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郑州大学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希望能“把食管癌变成像感冒一样的小病”

2021-10-27 16:14:43 人评论

“得了噎食症,食麦不食秋(意指活不过1年)。”被老百姓唤作“噎食症”的食管癌,在中国尤其是河南的太行山地区,成为老百姓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目前,患者早期诊断率达到80%,早期治愈率达到90%。”面对这一国际领先的成绩,郑州大学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

“得了噎食症,食麦不食秋(意指活不过1年)。”被老百姓唤作“噎食症”的食管癌,在中国尤其是河南的太行山地区,成为老百姓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

“目前,患者早期诊断率达到80%,早期治愈率达到90%。”面对这一国际领先的成绩,郑州大学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立东并不满足,他心里装着一个更大的梦:“希望通过努力,把食管癌变成像感冒一样的小病,我相信也一定能实现!”

用一滴血,他们能精准界定高危人群

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郑州大学,于2019年11月正式批复建立,是河南第一个医科国家重点实验室。

10月26日,记者来到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时,王立东正带领着团队与食管癌“战斗”。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整齐排列着几十组食管癌大切片标本,透过显微镜,一块块巴掌大小的标本中,癌细胞或“张冠李戴”,或“遁形隐身”,都逃不过王立东的火眼金睛。

“你们看,这是淋巴结,这部分是鳞状上皮,这才是癌,一个食管腺癌。”与食管癌打了26年交道的王立东,一眼就认了出来。

可别小看这样的标本,正常的切片标本只有这里的十分之一大小,只提取了肿瘤的一小部分,无法展示整体结构,不易找到发病规律,为此,实验室便独创了大切片标本用来研究。

不过,这样的细胞学研究在实验室里只能算得上“外观”,癌细胞长啥样,有啥特质,还得依靠分子学来研究。“就好比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不能看长相,得看本质。”王立东带记者来到分子生物实验室里,在这里,癌细胞中的分子结构被完整分析,从而寻找发病机制,就能针对基因改变来进行靶向治疗。

“啥是靶?有了靶才能打得准。治疗也是一样,相比传统放疗化疗好坏细胞一并杀死的方式,靶向治疗只盯住坏细胞,打得准,所以治疗效果好,副作用也更小。”王立东说,解决了癌细胞长啥样,就要弄清楚它为啥会变坏,找到变坏的“标签”,我们就能筛查出无症状的高危人群,进而做到早发现做治疗。

“目前,临床90%的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主要原因就是患者早期无特异症状。而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95%,而中晚期治疗的5年生存率不足20%。”王立东说。

如何让无症状的早期患者被发现?王立东说,一滴血就能解决。“我们建立了‘环境-遗传-基因互作’食管癌变机制的新模式,找到了界定高危人群的分子分型标准,确定了用于预警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个体化防治的分子靶标,利用液体活检,比如血液、唾液等,就能精准界定高危人群,然后再对高危人群进行色素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就能大大地提高早期癌的筛查效率,是实现早防、早诊和早治的关键。”

步履不歇,20余年走过12万个村庄

实验室的角落,不起眼的冷柜里沉睡着珍贵的蜡封标本芯片,等待最新基因技术来将其唤醒,并找到其中的抗癌秘籍。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说想都不敢想,很羡慕我们的数据库。”被王立东视为“镇室之宝”的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可不止这些,包含着5.4万例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36年随访研究队列,5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诊疗、病理和48年随访信息,10万例手术切除组织,8万例内镜活检组织、6万例血样本和1.6万例临床诊疗和随访信息完整、并已去世的食管癌患者癌组织芯片生物样本库。

每个样本柜里有哪些珍贵样本,王立东如数家珍。“双胞胎对于世界各国医疗科研来说都是珍贵的研究资料,我们拥有2000多对同卵双胞胎患者的珍贵资料,要知道每100万人才能找到1对双胞胎的食管癌患者。”王立东回忆说,这些宝藏是他和团队一点点积攒来的,20多年来,前后共有7万余人,走访了全国高发区4000多个乡镇,12万个自然村,700多家医院,和十多万名各地村医都成为了朋友。

“只有样本扎实丰富,才能做好研究,我们的成绩可以说是用脚底板走出来的。”王立东向记者介绍,收集来的样本要分门别类做好处理,或封蜡保存,或冷冻处理,有的还需要存放在零下80℃的环境中,以保证标本的新鲜有效。

正是基于食管癌病理资源优势,实验室在食管癌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首次发现食管癌易感基因和致病基因;建立食管癌自然发生监控分子指标体系和高危人群界定标准,为建立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研制食管癌靶向药物和生物治疗技术;发现多个食管癌相关靶向癌基因、信号蛋白或转录因子的天然小分子抑制剂,并对食管癌预防取得明显效果……

三代人薪火相传如今他有了新方向

“沉甸甸”科研成果背后,是一个三代人薪火相传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写进匾额挂在实验室的墙上,也挂在王立东的心里。

匾额里是这样一句话:“林县食管癌防治点要坚持办好,像林县这样的点全国应多办几个。”这是1972年周恩来总理的批示。彼时,以沈琼、裘宋良为代表的河南医学院首批医疗科研人员进驻林县已经13年有余,在这个饱受食管癌困扰的地区,他们开展食管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食管癌防治研究,建立食管癌医院和研究所,有效降低了食管癌发生率,也慢慢有了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雏形”。

1985年,王立东作为第二代食管癌防治研究人员,接过老师的“接力棒”。提起攻关岁月,王立东很感慨:“我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车轮上度过,剩下三分之一是在实验室。”

20多年一晃而过,第三代食管癌防治力量也已经在实践中成长,相继投入这一工作。“全球每年新发食管癌患者约50万例,一半以上在中国,其中三分之二的患者分布在河南、河北和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地区,林县、辉县等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发区。”王立东说,这是一种中国人、河南人高发的疾病,攻克食管癌是我们的责任。

谈起食管癌防治的未来,王立东充满信心。“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梧桐树’上,一定会引来更多‘金凤凰’,聚力攻关,进一步降低我省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同时,食管癌防治研究模式也为其他肿瘤防治提供经验,不断提升我省医学科研能力,让老百姓不再遭受癌症之苦。”

相关资讯

  • 广东10家省实验室 剑指重大需求、基础前沿

    近日,鹏城实验室与华为在深圳共同发布鹏城云脑Ⅱ基本型,其使用华为自主研发的处理器集群,支撑AI领域诸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各类基础性研究与探索。 “鹏城实验室将继续发挥在科研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华为在处理器、…

    2019-12-6 15:56:02
  • 院士专家谋划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近日,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 参加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清华大学饶子和院士、武汉大学舒红兵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院士、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清华大…

    2019-12-6 15:42:40
  • 柴天佑院士到秦皇岛分校指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建设工作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柴天佑到秦皇岛分校考察指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秦皇岛分中心建设工作。东北大学党委副书记、秦皇岛分校党委书记孙正林,东北大学副校长、秦皇岛分校校长刘建昌以及分校控制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陪同考察。 柴…

    2019-11-22 16:27:32
  • 我国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广东省中医院启动

    近日,由广东省中医院承建的我国中医类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通过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这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与此前已经建立的中药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起,共同…

    2019-10-21 14:00:58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