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省中医院承建的我国中医类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通过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这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与此前已经建立的中药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起,共同组成了我国日臻完善的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本次论证由陈凯先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姚新生院士和俞梦孙院士担任副组长。专家组成员由北京、新疆、上海、山东、澳门、广东等地的13位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组成。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省教育厅及广东省中医药局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论证会。
▲与会专家及领导合影
会议由广东省科技厅黄江康处长主持,论证阶段由陈凯先院士主持。
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听取实验室主任陈达灿教授做的建设汇报、审阅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等材料,经充分质询和讨论,认为: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可冀院士、副主任吕玉波研究员指导下,凝练了四大研究方向,具有岭南地方特色,优势突出;围绕中医湿证与主要慢病防治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以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所形成的理论方法、技术体系等,将为促进中医药学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专家组一致通过实验室实施方案论证。
▲论证会现场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代表实验室建设单位感谢各位高水平专家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国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3年多的筹备和培育,历尽艰辛和曲折。接下来,学校将从“双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建设方面,多渠道筹措经费,支持实验室建设。从人才引进、研究生招生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广东省科技厅、省外国专家局温则伟副局长指出,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中医药发展,早在2006年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中医药强省”建设。2015年开始,广东省人民政府与科技部共同申请建设省部共建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12月纳入部省会商纪要。中医湿证与重大慢病防治既能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又能促进中医药行业科技进步。科技厅、省外国专家局将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医药发展,按照科技部的要求落实建设经费和过程管理。
▲专家组考察实验室条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医科技处贺晓路副调研员指出,自从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后,国家更加重视中医药工作,已经把中医药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7月25日,中央深改委通过《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大力促进中医药科研发展。我国第一个中医类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意义重大,抓住“证候”这个中医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中医理论的创新和重大疾病的疗效提升提供基础研究支撑。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